CI的定義和作用
CI設計時60年代由美國首先提出,70年代在日本得以廣泛推廣和應用,它是現代企業走向整體化、形象化和系統管理的一種全新的概念。其定義是:將企業經營理念于精神文化,運用整體傳達系統(特別是視覺傳達系統),傳達給企業內部與大眾,并使其對企業生產一致的認同感或價值觀,從而達到形成良好的企業形象和促銷產品的設計系統。 CI系統(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即企業形象識別系統,是企業大規模化經營而引發的企業對內對外管理行為的體現。在當今國際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企業之間的競爭已不是產品、質量、技術等方面的競爭,已發展為多元化的整體的競爭。企業欲求生存必須從管理、觀念、現象等方面進行調整和更新,制定出長遠的發展規劃和戰略,以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現在的市場競爭,首先是現象的競爭,推行企業形象設計,實施企業形象的競爭,推行企業形象設計實施企業形象戰略。為統一盒提升企業的形象力,使企業形象表現出符合社會價值觀要求的一面,企業就必須進行其形象管理和形象設計。
CI設計系統是以企業定位或企業經營理念為核心的,對包括企業內部管理、對外關系活動、廣告宣傳以及其他以視覺和音響為手段的宣傳活動在內的各個方面,進行組織化、系統化、統一性的綜合設計,力求使企業所有這方面以一種統一的形態顯現于社會大眾面前,產生出良好的企業形象。
CI作為企業形象一體化的設計系統,是一種建立和傳達企業形象的完整和理想的方法。企業可通過CI設計對其辦公系統、生產系統、管理系統、以及經營、包裝、廣告等系統形成規范化設計和規范化管理,由此來調動企業每個職員的積極性和參與企業的發展戰略。通過一體化的符號形式來劃分企業的責任和義務,使企業經營在各職能部門中能有效地運作,建立起企業與眾不同的個性形象,使企業產品與其他同類產品區別開來,在同行中脫穎而出,迅速有效地幫助企業創造出品牌效應,占有市場。
CI系統的實施,對企業內部,可使企業的經營管理走向科學化和條理化,趨向符號化,根據市場和企業的發展進行有目的地制定經營理念,制定一套能夠貫徹的管理原則和管理規范,以符號的形式參照執行,使企業的生產過程和市場流通流程化,以降低成本和損耗,比有效地提高產品質量。對外傳播形式,則是利用各種媒體作為統一性的推出,使社會大眾大量地接受企業傳播信息,建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來提高企業及產品的知名度,增強社會大眾對企業形象的記憶和對企業產品的認購率,使企業產品更為暢銷,為企業帶來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營效益。
CI系統的構成
CI系統是由理念識別(Mind Identity 簡稱MI)、行為識別(Behariour Identity 簡稱BI)和視覺識別(Visual Identity 簡稱 VI)三方面所構成。
1、理念識別(MI) 它是確立企業獨具特色的經營理念,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設計、科研、生產、營銷、服務、管理等經營理念的識別系統。是企業對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的經營目標、經營思想、營銷方式和營銷形態所作的總體規劃和界定,主要包括: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企業信條、經營宗旨、經營方針、市場定位、產業構成、組織體制、社會責任和發展規劃等。屬于企業文化的意識形態范疇。
2、行為識別(BI) 是企業實際經營理念與創造企業文化的準則,對企業運作方式所作的統一規劃而形成的動態識別形態。它是以經營理念為基本出發點,對內是建立完善的組織制度、管理規范、職員教育、行為規范和福利制度;對外則是開拓市場調查、進行產品開發,透過社會公益文化活動、公共關系、營銷活動等方式來傳達企業理念,以獲得社會公眾對企業識別認同的形式。
3、視覺識別(VI) 是以企業標志、標準字體、標準色彩為核心展開的完整、體系的視覺傳達體系,是將企業理念、文化特質、服務內容、企業規范等抽象語意轉換為具體符號的概念,塑造出獨特的企業形象。視覺識別系統分為基本要素系統應用要素系統兩方面。基本要素系統主要包括:企業名稱、企業標志、標準字、標準色、象征圖案、宣傳口語、市場行銷報告書等。應用系統主要包括:辦公事務用品、生產設備、建筑環境、產品包裝、廣告媒體、交通工具、衣著制服、旗幟 、招牌、標識牌、櫥窗、陳列展示等。視覺識別(VI)在CI系統中最具有傳播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社會大眾所接受,據有主導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