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介紹了早期的設計與藝術及工業革命后藝術與設計的狀況,說明設計與藝術始終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關系。同時,提出在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到信息時代的今天需重新建立設計與藝術的新聯盟。
藝術——十分個性的自我表達行為。
設計——立足于解決人與物之間的關系問題。
人類生產和創造活動中,實用與美觀相結合,賦予物品物質與精神雙重作用,這是人類設計活動的一個基本持點。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分工,設計與藝術開始分離走向互有區別的兩個獨立體系。但無論從設計或從藝術發展軌跡來看,設計與藝術始終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并相互作用的。
1、早期的設計與藝術
設計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的變化反映著時代的物質生產和科學水平,也體現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的狀況,并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有密切的關系。原始時代大多數人工制品既是工藝品又是藝術品。這一時期的人工制品大都不是純粹從審美的動機出發的,著重考慮的是它在實際生活中的可用性。而后者是主要的,審美的要求只是滿足次要的欲望而已。中世紀文藝復興前的藝術可以說大都體現在建筑上,而這一時期最為突出的是教堂建筑,它綜合了諸類藝術。教堂建筑中所使用的彩繪玻璃、祭壇畫、壁畫、復制畫及佛像、雕刻、曼陀羅等,不僅是藝術的表現,同時也被當作一種符咒、信仰的對象。此時的藝術和工藝與生活之間始終是不可分離的一體。
文藝復興時期和中世紀之間在對待工藝和藝術的看法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就是造成文藝復興的因素之一,雖然文藝復興時期的手工藝和它以前的手工藝之間在觀念上、勞動狀況和技術方法上有著一種強有力的延續,但在當時的手藝人身上已發生了深刻變化。一部分有才華的手藝人從為生活制作日用品和為建筑進行裝飾開始轉化到獨立的藝術品創作,使藝術與工藝漸漸分離。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大都還保留著手工藝人的痕跡。他們大都多才多藝,如文藝復興時期的偉人達芬奇,他不僅是一位畫家,還是一位雕刻家、建筑學家、氣象學家、物理學家、工藝師等。同一時代的米開朗基羅、丟勒等都屬于興趣廣泛知識淵博的全才。文藝復興時期藝術與工藝在分離的同時仍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2、工業革命后藝術與設計狀況
在工業革命之后,出現了機器大生產、勞動分工和商業的發展,舊的生活方式開始瓦解。但人們并沒有對這一新的生活方式進行新的理性思考。商人們堅信產品的藝術性是某種可以從市場上買到并運用到工業上去的東西,把裝飾同設計等同起來,而不是將藝術與技術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從19世紀以后,開始了手工藝轉向機械工藝生產日常用品。從此技術與藝術分離,轉向與科學結合,產品形成統一化、標準化、批量化。同時,大機器生產給藝術界帶來深遠的影響,滿足公眾需要的藝術家與自我孤立的藝術家之間出現鴻溝。藝術開始遠離生活,越走越遠。它脫離了被科學所占據的設計領域,形成一個純粹精神的領域。
大規模的工業生產創造了繁榮的經濟。許多家用產品往往不惜損害產品的使用功能,借助新古典主義或折衷主義的風格來附庸風雅,并提高身價,這是藝術與設計一次不成功的滲透,但它激發了一些思想家和藝術家。19世紀下半時開始的工藝美術運動,試圖建立一種新的設計標準,提出了“美與技術結合”的原則。在“新藝術”設計運動中設計師力圖以從自然界中抽象出來的形式代替程式化的古典裝飾。
美國建筑師文丘里1966年提出的“建筑學中的復雜性和矛盾性所有因素都是雜交的而不是純粹的”,這些用以概括20世紀70一80年代后現代主義設計目標的辭藻,同樣可以用來說明1830一1914年問藝術與設計的特點。19世紀以美學方式來影響工業的發展是設計改革的一個理想。來自相近專業的人士如建筑師、美術家們試圖用自己的觀念來影響和引導產品的美學和消費者的情趣。不少人相信藝術的價值。他們基于藝術上的等級觀念,認為如果高級的純藝術繁榮起來,較低級的實用藝術也就會隨之發展起來。在英國的藝術與產業報告中得出的結論:拯救英國工業未來的唯一機會就是向人們灌輸對藝術的熱愛。1900年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以頌揚機器及其產品強調幾何構圖特征的未來主義風格派和構成主義等現代藝術流派興起。以柯布西埃、格羅皮烏斯等人為代表的現代設計先驅開始探索新的設計道路以適應現代社會對設計的要求,于是奠定了現代工業設計的基礎。
20世紀初,設計在向標準化與合理化發展的同時,歐洲藝術運動也在蓬勃興起。這一時期的未來主義、表現主義、構成主義等都力圖定義在工業文明條件下美學的形式與功能。這兩種發展乍看并無直接聯系,但兩者所用的術語和概念都有驚人的相似。工業設計與藝術在很多方面已走到了一起?!盀樗囆g而藝術”的信條受到廣泛的抨擊。強調藝術的社會作用,渴求一種能體現飛速變化的外部世界精神實質的理想形式——機器美學應運而生。先前不登大雅之堂的工業產品成了繪畫、雕塑的主題。由此而產生的視覺語言對工業設計產生了重大影響,使設計逐漸擺脫了古典藝術的禁錮而體現出工業產品自身的特色。這一時期的立體主義、未來主義、表現主義等都對現代設計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藝術賦于它們自身的合理性,人們不再把工業設計視為一種必須加以控制的粗魯力量,而是作為理想世界的港口。允許機器表現它自己的形式和想象力,而不必在它們身上強加一件古典外衣,現代藝術對于工業產品形式的推祟改變了傳統美學觀念。它通過將工業的形式與其內涵相分離,從而建立了一種與工業讓會相契合的新美學,為現代工業設計發展鋪平了道路。
20世紀初的現代繪畫和雕刻為工業設計提供了觀念和理論。而工業設計又為現代繪畫和雕刻提供了實踐的場所。這種成功的合作改變了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一幢幢高聳云端的幾何形建筑物、簡潔而實用的家具和各種生活用具都是現代藝術和現代設計的共同創造。但現代藝術與現代工業設計的結合就象一次回光返照,當它們共同將產業革命推向高峰后便迅速分手。其原因:
(1) 隨著產業革命的發展,各地紛紛設立美術學校。繪畫和雕刻脫離舊有為了建筑或裝飾服務的功能,成為純粹美術專用名詞。從此純粹美術開始脫離現實狀況,只在精神領域中尋找靈感。
(2) 在生活不富裕狀況下,人們不求高品位的藝術。需要的是廉價物品。從而注重生產速度及數量增長的工業技術,舍棄物體本身的精神性,形成藝術與技術的分離。特別是后階段工業設計領域中功能主義的發展,加速了這種分離。
(3) 建筑設計和工業設計對裝飾的放逐,實際上也就是對藝術的放逐。
(4) 工業文明本身就是一個將完整世界拆開的以各種專業分工為基礎的文明。每個人都以精通一行的專家為榮?!案粜腥绺羯健?,因而工業文明時期藝術與設計各司其職是當時一個趨勢。
3、建立設計與藝術的新聯盟
設計與藝術之間,從一開始就有一座相銜互濟的橋梁。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邊沿學科的滲透、科學化程度的普及與提高,它們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任何真正的富有創造性的產品設計都必然滲透、交織和表現著美。因此,設計中的審美、直覺和想象等思維持征都孕育著強大的藝術感染力。設計與藝術不但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及互相啟發的。我們細心地觀察,就會發現任何工業產品的設計與運用過程,實際上都是按照美的規律去勾劃、去造型。沒有對藝術的深刻認識,純公式化的設計開發產品是不會成為真正有創造力和感染力的產品設計的。設計創造中充滿了藝術的美感和想象力,而藝術創造同樣地受到工業設計發展的制約與影響。設計對藝術創造作用和影響不僅是局部的、個別的、具體化的,而且是宏觀的、整體的、廣博的。
從工業文明開始,工業設計與藝術創作被人為地分割成為互不相干的獨立專業和領域。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到今天的信息時代,人們開始重新審視科學、技術、設計、藝術的關系:其內在本質是一個總體。它被分割成單獨的專業,不是取決于事物的本質,而是由于人類認識的局限,實際上,設計與藝術是一個不能打斷的鏈條,在用計算機設計出的一張張圖紙、一幅幅畫面及一件件三維空間的產品設計面前。人們似乎感到自己界于某種邊緣地帶,覺悟到設計技術與藝術的結合,藝術不再僅僅是抽象的哲理,而是具體的感受,不再僅僅揭示一類存在,而是一種創造,這是一個設計中技術與藝術的新聯盟。
縱觀工業設計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看出,設計與藝術經歷了最初的一體化,逐漸形成各自不同的專業領域,直至發展為當今設計與技術和藝術之間建立的新融合,設計過程中自始至終都滲透著藝術的存在,所以我們不能孤立地強調功能主義,而忽略藝術對產品本身的影響,同時也不能過分為表現藝術而忽略功能性,藝術與設計必須完美地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