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充滿藝術的時代,和一座充滿設計感的城市,創意的特質應該深入到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大到城市的規劃、建筑、景觀,小到公交站牌、電話亭、公園的座椅,甚至墻上的每一幅海報,都應該具有設計感。這也反映了一座城市市民的文化素養和生活品質。珠海雖然有十幾萬人從事設計行業,有幾千家設計公司,但設計師的水平參差不齊,民眾的設計意識和審美能力普遍不高,設計教育也還沒有普及,設計似乎成為一種高不可攀的生活方式。
在這樣的背景下看待珠海獲頒“設計之都”的消息,筆者在高興之余又多了些思索:要成為真正的“設計之都”,珠海還需要在諸多方面多做努力,這個稱號也許僅僅是個起點。
首先,要加大人才引進,鼓勵一線設計師進步。一線設計師的創意與活力應該代表著城市的先鋒和時尚,而珠海年輕設計師因處在行業底層的買方市場,他們的活力與創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買方的主導和牽制,經常處于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與沖突中。所以珠海要成為具有更高水平的設計之都,就該更多關注一線設計師的生存狀態,引進大量有才華的設計師,壯大珠海本土設計師的實力。政府不妨采取些保障自由設計師的社保政策,并設立相應的獎項,鼓勵一線設計師進步。
其次,應重視大眾設計教育培養。珠海除了北師大、職業技術學院兩座高校能培養出專業的設計人才,對大眾設計教育的培養較為缺乏,一些培訓機構開設的設計類課程,大多以職業技能教學為主,造成了很多不成熟的設計師占據著中低端設計市場,也造成了很多失敗的設計散布于城市。而在國外實際上設計教育是具有文化承接性的,他們從小就能夠在美術館欣賞到世界一流的作品,他們從小開始就具有了對藝術對美的鑒賞力,而在社會中的成人教育也是隨時隨地的,像一些包裝學校、室內設計學校都是針對性很強而學習時期又短的,更多的是培養興趣的設計教育,這樣就更容易普及大眾的設計。
有人說一個城市的設計水準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但本人到過馬來西亞、柬埔寨等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感覺它們與珠海最大的差別就在于設計意識上,它們的很多地方哪怕是塊門牌都充滿著裝飾感,充分體現著當地居民對生活的熱愛。而我們的城市很多角落都充斥著很多大紅大綠極不協調的噴繪,這樣的“視覺垃圾”時常可見,污染著我們的生活。當然民眾的審美教育這是個深層問題,但我們更應該去引導大眾對美的鑒賞力、對創意和設計的熱愛,可以通過一些大型的活動,展示設計的魅力,與大眾形成很好的互動,讓大眾用玩的心態去對待設計和創意,而不是將設計劃歸到一定的圈子,變成高處不勝寒的象牙塔。我們始終應該相信,民眾的創意和智慧是無窮的,高手在民間。